取消
搜索歷史
熱搜詞
原創
活動
產業創新
轉型理念
ENI專訪
當前位置:首頁 >文章發布 > 正文
綠色制造領跑產業鏈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李芃達 2021-05-06 09:28:32
我國將更加堅定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走上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路徑,實現高質量發展。

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華為云服務數據中心占地3.5萬平方米,1500架機柜的年均電能利用效率僅為1.32。該數據中心全年約有10個月的時間使用自然冷源制冷模式。此外,冷水機組、冷凍水泵、冷卻塔風機等設備均采用變頻控制方式,根據設備運行狀況實時調節溫度,大大減少散熱所需的能耗。

“隨著我國制造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數據產生量和處理量快速增長,減少數字經濟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是當前制造業轉型升級中面臨的新課題。”賽迪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所長趙衛東說。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這意味著我國將更加堅定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走上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路徑,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說。

制造業空間布局面臨調整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將對我國制造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趙衛東認為,從全球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看,多數發達國家是在完成工業化、城鎮化之后實現碳達峰的。中國按2030年碳達峰計算,屆時人均GDP約2萬美元,城鎮化率70%左右。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碳排放達峰是在工業化進程尚未完成、人均GDP水平不高、城鎮化率較低的情況下實現的,這既對我國制造業產生重大挑戰和變革,也為我國制造業未來發展創造新機遇。

賽迪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郭士伊認為,隨著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應用逐漸減少,光伏、風電、水電、核電、氫能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會越來越多。生產要素的變革將導致制造業空間布局發生變化,東北、華北、西北等風光資源豐富的地區與西南等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將獲得新競爭優勢。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推動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氫能、綠色建筑等一系列新產業、新領域出現,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創造新機遇。”在郭士伊看來,制造業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期,從事低碳綠色產業的企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而傳統制造業企業也可以通過研發綠色低碳技術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隨著歐盟、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先后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全球制造業產業鏈將進行新的國際分工與合作,并形成新產業格局。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會通過強化供應鏈的碳排放管理,推動各級供應商開始低碳轉型,全球生產網絡低碳化轉型將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一個大潮流。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將對目前的全球生產格局產生沖擊。”郭士伊說,在發動機、飛機、汽車等傳統制造業領域,中國要迎頭趕上的難度非常大,但在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等低碳領域同發達國家的差距比較小,甚至在某些領域或環節占有優勢,碳中和為中國制造實現“超車”提供了新賽道。

行業龍頭率先構建綠色供應鏈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制造。“十三五”期間,我國綠色制造重點圍繞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綠色標準等關鍵環節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通過示范項目帶動整個制造業綠色轉型發展,取得較好效果。

“‘十四五’期間,要打造更加綠色的制造體系,帶動整個工業乃至經濟結構的低碳轉型。”趙衛東說。

推動產業向綠色轉型,科技型制造企業責無旁貸。“通過推進終端產品和信息通信行業碳中和路線,可以引導和帶動整個產業鏈,甚至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綠色改造和可持續性發展。”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介紹,聯想打造了集“綠色生產+供應商管理+綠色物流+綠色回收+綠色包裝”于一體的信息披露平臺,擁有上百萬供應商和部件組成的全球綠色供應鏈體系,其中95%以上的供應商都符合綠色規范。

“行業重點龍頭企業應積極構建綠色供應鏈,將自身綠色環保實踐推廣至一級供應商及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帶動其開展節能環保改造,實現整個產業體系綠色、循環和低碳發展。”楊元慶說。

在聯想集團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研發和制造基地——聯寶科技的生產線上,采用了自主設計的新型低溫錫膏焊接工藝,該工藝可有效解決困擾電子產品制造流程三“高”難題:高熱量、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對節能減排貢獻巨大。相比較傳統的高耗能行業,科技企業雖然不是單點耗電量最高、環境污染最大的行業,但其供應鏈較長、產品特性復雜、使用范圍較廣、使用時間較長,總體耗電量巨大。

“科技企業應加快制定長期低碳發展戰略和碳中和路線圖,通過集約化發展、綠色技術研發等途徑不斷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楊元慶認為。

把兩個“70%”降下來

“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向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方向轉變,關鍵在于調整產業結構。”趙衛東介紹,我國工業能源消費占全國能源消費的70%左右,鋼鐵、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占工業能源消費的70%左右。10年前煤炭占能源消費的比重也在70%左右,自2012年開始,煤炭消費占比在不斷下降,“要實現制造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必須把另外兩個‘70%’都降下來”。

何建坤認為,要實現碳強度持續大幅下降,必須降低能耗強度。通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高新科技產業,抑制煤電、鋼鐵、石化等高耗能重化工業的產能擴張,實現結構節能。

位于大同市靈丘縣的秦淮數據集團太行山能源信息技術產業基地,有亞洲最大的單體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在這里,一架架服務器24小時不停歇運轉,完成海量數據的即時儲存、運算和分發,而支撐這些數據運算的電力,全部是當地的可再生能源。

“我們從電力架構推動技術創新,從根本上優化數據中心運營系統,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秦淮數據集團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居靜告訴記者,集團2020年用電量超過10億千瓦時,超大規模算力園區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超過51%,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量約36.9萬噸。

據了解,2020年,秦淮數據與山西大同市、河北張家口市累計簽約可再生能源開發協議裝機容量達1300兆瓦。“到2030年,集團直接參與投資的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將不少于2吉瓦。以‘零碳算力’理念打造綠色能源與數字基建開發運營并舉的數字經濟產業新場景。”居靜說。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編輯:史晨宇
活動 直播間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三人一起玩弄娇妻高潮,国内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