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深刻闡述新型工業化的重大意義、重要原則、重點任務,為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型工業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任務
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工業革命蓄勢待發,推動生產方式、產品形態、創新范式、產業組織深刻變革,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發生深刻變化,帶動全球經濟進入新一輪的增長周期。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開啟“再工業化”進程,重振實體經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支撐。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體系更健全、產業結構更優、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新型工業化扎實推進,為中國經濟強筋壯骨,不斷培育起新的競爭力。
我國工業化進程進入深度追趕新階段,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也隨之增大。我國工業整體上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中高技術制造業占比和競爭力不足,制造業效率和效益與國際領先水平仍存在差距,部分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以美歐為代表的主要發達國家極力推行全球供應鏈重構,部分產業外遷壓力日益增大,工業領域減碳任務艱巨。
面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任務和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要牢牢把握新型工業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推動經濟實現量質齊升,加強統籌協調,形成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基礎設施是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堅實基礎
作為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戰略部署,新型工業化站在全局的高度對工業制造模式、創新體系、要素配置、產業治理等多個方面提做出了部署。以工業互聯網、5G、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以及在此基礎上構建的新型應用模式和現代化工業生態是全面、系統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堅實基礎,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各項關鍵任務中發揮著戰略性支撐作用。
標識解析體系是實現數實深度融合的核心樞紐。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可以為任何對象建立統一的“數字身份證”,通過標識及解析過程,促進數據高效可信安全互通,優化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服務,已成為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紐帶和神經系統。隨著標識技術的不斷發展,支持更復雜網絡連接的標識正在推動智能終端、設備與系統更好的實現互聯互通,支持分布式管理的分布式標識可以更好的實現對數據的管理與保護。通過構建面向全球產業的開放融合性標識解析體系,為實現數字空間與物理空間的深度融合交互提供了基礎的設施與服務支撐。
標識解析體系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關鍵抓手。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打造自主可控的標識解析體系。隨著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加速重構和美歐技術封鎖不斷加劇,強化對產業鏈供應鏈的精準治理,提升抗沖擊和快速恢復能力,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途徑。標識解析體系通過對企業內生產、加工、運輸、檢測等環節和企業間設計、生產、物流、服務、回收利用等環節標識化,實現全產業鏈上下游數據互通,有效提高供應鏈協同效率、準時交貨率、供貨速度和庫存周轉率等,支撐我國工業運行監測分析管理,顯著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透明度和抵御風險的韌性。
標識解析體系是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的重要底座。工業是我國能源消費和碳排放重點領域,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體系,為整個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奠定物質基礎,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鮮明底色。標識解析體系通過對工業全過程能源消費及碳排放開展精準監測與科學分析,支撐構建覆蓋生產全過程的碳排放同步監測、控制、協調與優化自動決策式管理體系,采集產品從設計、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所關聯的各類綠色可持續信息的“產品數字護照”已成為企業應對綠色低碳轉型要求的剛性需求。
標識解析體系是推動構建開放產業生態的基本路徑。調整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完善高新園區、產業園區的功能和分布,促進區域產業差異化發展,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內生需要。標識解析體系通過在園區、基地、集群開展“數據服務網絡”建設,服務域內企業數字化改造,在網絡空間構建萬物生命周期全景圖,實現數據共享和追溯。利用工業互聯網相關技術發展跨越物理邊界的現代產業集群,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加快數據、資金、人力等要素資源虛擬化集聚、平臺化運營、網絡化協同,構建產業集群數字化新生態,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
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經過五年多的建設,我國已全面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打造堅實的數字底座。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5+2”國家頂級節點建成,實現全國31個省、區、市全面覆蓋。標識注冊總量超過了4100億,服務企業超31萬家,覆蓋儀器儀表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43個國民經濟行業。當前,標識解析已全面融入工業企業研發、采購、生產、倉儲、物流、銷售環節,在企業內外部產生價值,幫助工業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提升管理效率、促進模式創新,并通過高效匯聚起生產數據與碳排放數據,為企業綠色生產提供精準參考,全面賦能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賦能千行百業
正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收官之年,繼續加快推動標識解析規?;l展,需要持續謀求發展合力,著力破解基礎性關鍵難題,不斷提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賦能水平。一是以節點設施為重要載體。由標識解析各級節點組成的服務網絡是支撐各類工業生產要素泛在深度互聯的基礎,要繼續增強國家頂級節點多標識兼容、體系監測、應急保障等能力,完善星火鏈網融合型區塊鏈基礎設施,保障標識解析健康穩定高效運行。二是以服務能力為核心龍頭。開展可信資產認證、安全防護、數據流通等標識解析技術研發,加強標識解析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Web3等技術融合創新。培育基于物聯網卡、通信模組、安全芯片等主動標識載體的集成終端,圍繞設備互聯、軟件互通、平臺互享研發標識中間件,持續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三是以合作共贏為關鍵手段。利用標識滲透性強、兼容性高的優勢,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在工業、能源、交通、農業、醫療等實體經濟各領域的貫通應用。組織產學研用各類市場主體聯合編制標識解析融合應用指南,挖掘標識應用典型場景,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營造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全力加速標識解析體系化進程,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堅實的數字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