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數字賦能城市提質研討會在上海舉辦,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正式對外發布《中國城市數字競爭力指數報告(2023)》。該報告量化分析了全國32個重點城市的數字化競爭力水平,上海以89.17的總得分排名第一,與北京、深圳、廣州、重慶、杭州共同組成數字化轉型的“引領梯隊”。
“中國城市數字競爭力指數”從數字建設基礎、數字賦能社會、數字關鍵能力、數字發展環境四個維度評估城市的數字競爭力水平,剖析城市數字化轉型路徑。
研究結果顯示,32個樣本城市可劃分為三大梯隊,分別是上海、北京等6個“引領型”城市;蘇州、天津等15個“提升型”城市;沈陽、東莞等11個“追趕型”城市。城市數字競爭力與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但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不同人口體量的城市也體現出差異化特征。
面對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上海提出“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的發展路徑,統籌推進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國際數字之都建設。
近年來,上海打造40個市級重點“一件事”集成服務,累計辦件量突破1200萬件,減環節70%、減材料75%、減跑動80%;推行助企便民“幫辦代辦”,實現線上幫辦“一分鐘”響應,人工幫辦解決率超過90%;推動惠民政策“免申即享”,受益企業群眾超過310萬人次……一連串數字背后是上海不斷夯實的城市“數字底座”。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政務服務平臺運營部主任楊光指出,中國城市數字化發展呈現出數字建設基礎進一步夯實、數字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新技術群落得到廣泛運用、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建設穩步推進的特點,城市經濟發展正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經濟、科技、治理、文化諸領域和全過程,加快數字化轉型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總體看,上海和北京在指數四大分項維度中都位列前三,是名副其實的“四邊形戰士”。重慶、廣州、深圳、杭州、成都、蘇州在部分單項中表現突出,較多城市在數字基礎設施部署、技術創新、數字安全屏障、數據資源匯聚利用等方面有待提高。
“在面對眾多挑戰的當下,要突破城市發展的固化路徑,城市管理者應基于六個維度提升數字競爭力。”《報告》建議,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政府、企業、民眾和相關合作方要形成合力,在戰略、數據、創新、開放、治理、安全六方面深度融合協作。
面對數字治理帶來的挑戰,技術創新之外,體制機制和治理理念的創新同樣重要。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汪玉凱認為,“一件事一次辦”改革逐漸成為地方政務服務的標準配置,但標準規范不統一、數據共享不充分、跨區域辦理困難等阻力依然存在,需要建設全國統一的目錄清單和規范標準,完善平臺支撐和數據資源體系,抓住跨部門數據共享的“牛鼻子”精準施策。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光電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指出,在前三次工業革命的積累基礎上,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然到來。
他認為,在智能時代,信息傳感分析和數字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覆蓋智慧醫療、智慧政務、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教育等諸多應用場景,進而全方位賦能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
當天,《中國城市數字化治理報告(2023)》也同步發布,該報告指出,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各城市應注重差異化發展,強化業務流程創新變革,提升人文關懷,實現數字化發展成果的全民共享。
當天活動上,首屆上海數字治理創新應用優秀案例征集活動正式啟動,該活動旨在發掘、梳理“數字化賦能城市智慧治理”領域的新成果,展示數字化智慧城市的“上海樣本”,為全國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動數字政府建設高質量發展。